南昌九州学校怎么样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南昌九州学校怎么样 > 新闻动态 > 阿南惟几并非仅败给天炉战法,更多是败给了急于要证明自己的心态

阿南惟几并非仅败给天炉战法,更多是败给了急于要证明自己的心态

发布日期:2025-04-13 14:41    点击次数:114

图片来自网络

与薛岳直接或间接对战过的日军11军四个司令官中,阿南惟几无疑是非常有特点的一位。

相对于冈村宁次、园部和一郎和横山勇这三个在军内已经拥有了和他们地位相称的履历而言,阿南惟几的履历就不够看了。

对于一个资历浅薄,没有多少战功却身居高位者而言,他们急需的是什么呢?

他们急需的自然是通过战争的胜利获得众人的认可。

换句话说,他们是想通过战争来证明自己之所以能荣登高位靠的是能力,而非凭借着裙带。

这一点,在日军11军第3任司令官阿南惟几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1941年3月,11军第2任司令官园部和一郎因在上高会战中(日军称作锦江作战)瞎指挥被免职。

严格来说,说园部和一郎在上高会战中瞎指挥,并不准确。因为他根本就没指挥。

上高会战或被称作锦江作战之所以能打起来,其实都是日军第34师团长大贺茂捣的鬼。

由于第33师团被抽调参加晋南会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条山会战,大贺茂感受到了危险。

因此,大贺茂就想趁着33师团被被调走前按惯例要出击一次的机会,准备拉着第33师团对赣北来一次大型的攻击。

园部和一郎也没当回事儿,随手就批准了作战计划。

出动两个师团和一个独混旅团的作战,已经是一场战役级别的了,按照惯例,11军应该派出参谋人员来现场监督指导。

可园部和一郎根本就没当回事儿,只是派一个参谋去传达了一下命令后,就又不管不顾了。

没想到这一仗,第34师团被打得异常凄惨。

更要命的是,战后,园部和一郎竟然掩盖战败的事实,反而说重创了第9战区在赣北的部队。

后来事情泄露,他自然也就被免职,召回国当那个有职无权的军事参议官去了。

他的前任冈村宁次也享受过这种待遇。

只不过人家冈村没撒谎,没有谎报军情,而他却是顶着个谎报军情的帽子回国的。

果然,在被召回国3个月之后,园部和一郎连军事参议官的头衔也丢掉了,被编入了预备役。

园部和一郎走了,阿南惟几来了。

阿南惟几出身不高,但运气不差,他能够从军,还是得到了乃木希典的指点。

那还是在阿南惟几读中二的时候,乃木希典到他家做客,看了阿南惟几所谓的剑道表演后大加赞赏。

其实,这就是常见的对朋友子女的客气性表扬。

我们都知道,日本人的个子本来就矮,阿南惟几在少年时期的个子还要低于平均数。

这样一个小矮子,表演的剑道又能好到哪里去?

不过,你也得分这个表扬者是谁。阿南惟几得到了乃木希典的表扬,无疑是给他打开了通往军界的一扇门。

果然,阿南惟几不久考入了广岛陆军幼年军校,毕业后又考入了陆士18期。

1905年11月,阿南惟几从陆士18期毕业,分配至步兵1联队。

与阿南惟几一同分配至步兵1联队的不乏名人,如山下奉文、甘粕重太郎、安藤三郎等。

毕业于陆士的,若不考陆大,那晋升没有保障。

按照日军中的晋升惯例,凡是从陆大毕业的,不出十年,必然升为大佐。若不是陆大毕业的,大多数人只能升为大尉。

因此,阿南惟几和三个好友一商量,准备同时报考陆大第27期。

可4个人全军覆没。

为何?

这四个人笔试都通过了,可都卡在口试这一关。

这里面,尤属阿南惟几的口试成绩差。这厮平时说话都不利索,遇到考试再紧张一点儿,就更没有指望了。

可四个人不灰心。今年没考上,再等明年。

可在第2年的考试中,只有山下奉文一个人考上了,其他3个人仍然落榜。

3个人不服气,接着再考一次。

甘粕重太郎、安藤三郎被录取了,阿南惟几仍然落榜。

阿南惟几 图片来自网络

日本军官要考取陆军大学是有前置条件的。

一是,须在军中服务两年以上且未满30周岁。

二是,军衔不得超过少佐,只能是中尉或大尉。

在很多资料上说,蒋百里和刘斐都是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的,这个说法不严谨。

就以要报考陆军大学,需要在日军中服役两年这一个条件,蒋百里和刘斐就不可能满足。因此,蒋百里、刘斐等人都是日军陆大的旁听生,而非正式生。

三是,只能报考3次。

这下子,阿南惟几惨了。

阿南惟几能力虽然不咋样,可运气实在是不错。他所在联队的联队长对他很好,给了他第4次报考的机会。

而这一次,负责口试的军官,竟然也是出自于1联队的。

就这样,阿南惟几幸运过关,考上了陆大第30期。

这也是山下奉文等人和阿南惟几都是毕业于陆士18期,可他们的陆大毕业期却是28期、29期和30期的原因。

1918年,阿南惟几以陆大30期18名的成绩毕业,并非什么“军 刀组”成员。

按照惯例,这个成绩是不会受到重用的,只能在军中循例升迁罢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

阿南惟几在军中毫无亮点的混了10年之后,一直到了1929年,阿南惟几中佐的好运又来了。

1929年,日本海军大将铃木贯太郎退役,随即担任日本皇太后的侍从长,后又转为日皇的侍卫长。

于是,阿南惟几的机会来了。

因为铃木贯太郎非常在意侍从们的仪态、仪表,而阿南惟几由于走路姿态特别好,深受皇太后的看中。因此,铃木贯太郎大笔一挥,就把阿南惟几中佐调去当了侍从武官了。

不是说阿南惟几的个子矮小吗?一个小个子,他的走路姿态能好看到哪里去?

这里面有内情。

由于在幼年军校时跟不上大家行走的步伐,阿南惟几的步子就迈的比较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走路大步流星的姿态。

又由于阿南惟几属于发育比较晚的类型,兼之在军校的刻苦训练和不错的伙食,让阿南惟几后来居上,个头儿超过了日本人的平均数,而且腿特别长。

如此一来,他那大步流星的步态就更好看了。

担任侍从武官一年之后,即1930年8月1日,阿南惟几被晋升为大佐军衔。

在这个时期,阿南惟几还是比较有自知之明的。

论能力,他知道自己比不上那些“军 刀组”的成员。

论口才,他就更拿不出手儿了。

因此,他就老老实实的在侍从武官的位置上熬资历。

果然,3年之后,他结束了侍从武官的任期后,被提拔为近卫第2联队联队长。

这个履历是阿南惟几难得的带兵的经历,同样也是阿南惟几在中队长职务上考上陆大后,第2次在部队中任职。

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本来应该任期两年的联队长职务在一年后就被终止了。阿南惟几被改任东京幼年军校校长,并在一年后晋升为陆军少将军衔。

1936年的“二·二六事件”爆发后,无论是“统制派”还是“皇道派”中坚力量都不太吃香。如此一来,两派都不靠的阿南惟几就露出来了。

1936年8月1日,阿南惟几荣升为兵务局长。1937年3月1日,改任人事局长。可谓大权在握。

阿南惟几之所以能够担任这两个拥有实权的职务,并非是他的能力能够胜任,而是日军中各派势力妥协的产物。

按理说,担任兵务局长和人事局长的人需要公正、公平。可几派势力之间,谁都不相信对方推上去的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阿南惟几虽然不见得公平、公正,但是和几派势力都没有关系。大家妥协之后,也只得把他推了上去。

图片来自网络

可事实证明,这既是阿南惟几的荣幸,同时又是他的不幸。

因为他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无论是任用了哪一派的军官,都是得罪了另一派,可谓是两面都不讨好。

而阿南惟几呢?他不仅同时得罪了两面,把第三面也得罪了。

1938年10月,阿南惟几因为反对“昭和”的弟弟,当时仅是大佐军衔的秩父宫雍仁取代年迈的闲院宫载仁主持参谋总部工作,触怒了当时的陆相板垣征四郎。

其实,当时所有人都知道,秩父宫雍仁不足以主持参谋总部工作。

可没办法,因为日军中几派争执不下,在谁都不肯让步的情况下,也只得把代表日皇利益的秩父宫雍仁推出来。这也是当时日军中几方利益妥协的办法。

若阿南惟几是个脑子灵活的人,他就会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可他竟然表示反对,认为秩父宫雍仁资历不够,军衔太低,拒绝签署命令。

由此可见,阿南惟几还真的是没脑子。

就这样,阿南惟几就被外放到山西去当了109师团长去了。

这一年,阿南惟几51岁。

从少尉开始一直到中将,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阿南惟几终于披挂上阵了。

在很多资料中都提到,阿南惟几曾经集结了109师团5个大队的兵力击溃了晋绥军的四个军。

可遍查资料,也没有发现过这个战例。

109师团驻扎在同蒲路北段,也就是太原以北到大同这个区域。

太原会战之后,阎锡山第2战区的主力都撤到山陕交界处,同蒲路北段除了八路军120师在附近活动外,根本就没有中国部队的主力,更不要说有四个军了。

而且,109师团在日军中是有名的弱旅,以5个大队的兵力,竟然能击溃晋绥军的4个军?这个所谓的战绩,无人敢信。

说109师团是弱旅,并不是没有根据。

1938年6月,日军组建了101、104,106、108、109、110、114、116师团,这是日军首批的四联队制特设师团。

武汉会战后,日军裁军20万,那些作战不力的师团纷纷被撤编。

在1939年10月之前,109、114师团就被撤编。1940年,101、106、108师团也被撤编,首批四联队制特设师团只留下了104和116师团。

作为首批被裁撤的特设师团,身为师团长的阿南惟几的指挥水平自然也强不到哪里去。在师团被撤编后,阿南惟几奉调回国,担任了陆军次长。

1941年4月,由于与新任陆相东条英机不和,阿南惟几再次来到中国,接替园部和一郎出任11军司令官。

以陆士18期毕业生的资历执掌一个军,阿南惟几的资历倒是够了。可是,以陆大30期的毕业生的资历,就显得有些不足。

因为毕业于陆大30期的人绝大多数都担任师团长。比如第34师团长大贺茂,就是阿南惟几在陆大的同学。

图片来自网络

再看军中履历。

阿南惟几除担任过一年的近卫第2联队长外,其他的军中资历仅有担任了一年时间的109师团长,而且还是一个战斗力孱弱的被撤编的特设师团长。

这个资历,不足以让11军诸将心服。

11军是日军仅有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是有名的难带,就连冈村宁次这种老牌儿的将领也几乎驾驭不了,更何况是阿南惟几了。

因此,阿南惟几上任后要做的头一件大事,就是要在军中树立自己的威信。

要树立这个威信,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在战场上取得。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阿南惟几这么没用,那为何在第2次长沙会战中战胜了薛岳呢?

严格来说,薛岳在第2次长沙会战失利,并非败于部队的战斗力,而是败于轻敌。他根本没有认真研究对手。

就像在棋盘上对弈那样,老手儿怕的就是新手。因为老手儿有章可循,而新手则无迹可寻。

阿南惟几在第2次长沙会战的部署有两个新意。

一是,明打大云山,暗渡新墙河。

通过先由第6师团攻打大云山,吸引驻守在新墙河的杨森第27集团军救援,然后由跟进的第40师团接替第6师团的任务,第6师团折返回新墙河防线,从而一举突破了防线。

第2个新意是,日军并没有采取常用的“中路突破,两翼迂回穿插”的战术,而是在新墙河正面集中了全部主力。

更重要的是,由于在战前第9战区的密电码被日军破译,使得第9战区部队的调动毫无秘密可言,处于被动挨打境地。

虽然因主观、客观的不利因素让薛岳打了败仗,但阿南惟几在此次会战中的表现也算是合格。

可在第3次长沙会战中,阿南惟几的表现却让人看不懂了。

日军第3次进攻长沙的战略意图是没错的,要通过进攻长沙牵制第9战区,以防第9战区部队南下支援正与日军第23军作战的英军。

从日军的战略意图来看,此次作战只是一次牵制性作战,并没有进攻长沙的意图。日军无论从兵力配备还是后勤补给,都远远不足以支撑日军对长沙发起进攻。

1941年12月25日,日军已经占领香港。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11军其实已经完成了牵制性作战的战略意图,应立即反转才是。

而阿南惟几却不这么认为。

他认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南洋已经成为了日军的主战场,中国战场反而成为次要战场,这也就意味着十一军将变成偏师。这是他不能允许的。此其一。

其二、日军第23军的名头根本没有11军响,可竟能在18天内占领香港。而11军已经连续两次进攻长沙未果,日军头号主力的位置已经摇摇欲坠。

重要的是,11军头号主力地位不保,是在他担任司令官的时候发生的,这是他不能允许的。

其三,抗战已经打了4年,长沙已经不单纯是一座城市了,更多的是中国抗战的象征。若能拿下长沙,其战功不会低于第23军占领香港。

其四,在战前,阿南惟几得到情报,第9战区直辖的第4军和暂编第2军已经南下支援南方作战。

9战区头号主力第74军,更因在第2次长沙会战中损失惨重,正在全州整补,未必会参战。另一支主力部队第十军也由于在第2次长沙会战中折损大半,战力大损。

在阿南惟几看来,这就意味着第9战区少了4个军的兵力,而且还有3个主力军,他完全有把握一举拿下长沙。

除了这四个原因之外,更让阿南惟几决定改变作战计划,攻取长沙的主要原因是,他想要通过一次胜利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在11军的几个主力师团中,师团长们的资历均不弱于他。

第3师团长丰岛房太郎,虽然毕业于陆士第22期,可却是毕业于陆大第28期。

第6师团长神田正种毕业于陆大31期、第40师团长青木成一也是毕业于陆大第30期的。

这三人的资历均不弱于他,且都身经百战。只有他自己,是一个空降下来的“白板”司令官。

事实证明,正是阿南惟几这种急于要证明自己的心态害了他。

如果说,第3次长沙会战,阿南惟几是败给了薛岳的“天炉计划”的话,还不如说他是败给了他急于要证明自己的心态。

正是在这种扭曲的,急于要证明自己的心态影响下,阿南惟几在不合适的时机、不合适的战场,打了一场不合适的会战,其结果必定是惨败。

图片来自网络



首页| 南昌九州学校怎么样介绍 | 产品展示 | 新闻动态 |

Powered by 南昌九州学校怎么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